如果有难处,你是找曾经帮过你的人,还是找你曾经帮过的人?
朋友的儿子刚结婚,便在一线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
我说,你行啊,自己有大房子,儿子也买了房子,可喜可贺!
听他说,儿子的新房在一个很抢手的社区,离小两口上班的地方也不远。一线城市,好地段,那房价可想而知。
谁知朋友发过一个笑脸,说,自己哪有那么多钱?是和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借的。他当初买房子时也是找这个朋友借的。
这次儿子买房子,他手头没那么多钱,就把自己朋友圈里的人筛了一遍,富裕的人倒是有几个,可是想来想去都不合适,唯有找曾经借给自己钱的那位朋友。
“我是厚着脸皮张的嘴,没想到他啥也没问,张口就是,要多少?说实话,当初我感激得眼泪差点掉出来。”朋友说。
这位老板是个有钱人,可是,那钱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正如李嘉诚所说,吃完饭后抢着付账单的人,不是不知道钱的好,而是因为他们把友谊看得比钱更珍贵。
我想,这位老板也是更看重和朋友的感情,愿意帮他一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生活中,有帮助过你的人,也有得到过你帮助的人,于是便有了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
如果你有了难处,你首先想到的是谁?
你愿意向谁求助?
如果两个人都有能力,你是求助于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还是求助于你曾经帮助过的人?
二战期间,欧洲的犹太人受到德国纳粹的大规模迫害。
一个性命危在旦夕的犹太人四处求助,想逃出欧洲。
这些被求助的人很多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
可是,担心受到牵连,这些人都拒绝了他。
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找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这个医生以前曾有恩于他。结果,医生为他搞到假身份证,帮助他逃到了美国。
这件事令这个犹太人感慨万千,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曾经真心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求回报的,他们会继续帮你。
朋友的经历让我想起发生在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七十年代的中国还很穷,百姓的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当初有一些国营刺绣厂,专做刺绣工艺品出口,有一些活可以派给厂外心灵手巧的妇女来做。
可要得到这样的活,需要在外贸公司里有关系才行。这样便可有一点活钱,所以,很多人都想搞点来做。
母亲和父亲的工资还可以,只是因为双方老人都在农村,时常需要接济,因此,家里的钱也比较紧。
母亲就想也找点刺绣的活。
打听到父亲一位同事的妹妹常年在家做刺绣,钱还挣得不少,就去找这位同事,很诚恳地让他跟妹妹说说,看能不能通过熟人跟刺绣厂要点活,如果行,每个月家里就能多几块钱。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和父亲十分相熟的同事当场就回绝了母亲:”切!你一个当医生的,这点小钱还放在眼里?你不用做。”
母亲很生气。
这个同事生在一个穷家,是家中老大,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粮食常常是不够吃的。
父亲心善,看他家紧紧巴巴,就经常接济他点吃的。
有一次,姥姥从农村来,带了一大包袱的白面糖饼,我们兄弟还没吃,父亲就对母亲说,别都吃了,我给某某家送去几张,他家现在不够吃,每顿饭都是清汤寡水的。
于是,父亲拿了几张糖饼,给某某家送去了。这个某某就是一口回绝母亲的那个同事。
很多人在诚心帮助他人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
同样地,当我们有难的时候,我们向别人求助,哪怕我们是向我们曾经帮助过的人求助,也不是要对方回报以前的恩惠,而是因为我们确实遇到了难处。
人心如流水,可以感觉,却留不住。如果人心变了,也不必烦恼,放手就是了。
文革期间,父亲从所在的文化单位下放到一家工厂。
工厂里有一位技工,并未读过多少书,但人很聪明,样样活都拿得起来。
可是这人有一个毛病,爱贪小便宜,因为从厂里往家里偷拿材料和工具,被判了盗窃罪。
那时候的人都嫉恶如仇,心里很看不起这种人。
父亲觉得这人是有毛病,可人并坏,正当年的时候却坐了牢,怪可怜的,于是隔段时间就去监狱看看他。
这人很感激,出来后也经常到家里来坐坐。
说是坐坐,其实就是父亲请他吃饭。
后来父亲重新回到文化单位,这人逢年过节还经常到家里来,在我的记忆中,他是家里的常客之一。
后来改革开放了,此人的手艺终于派上了用场,外面一些私人小厂也竞相聘请他去做顾问。
外财多了,人也就精神了,说话底气也足了,来家里的次数就少了,再到后来,就基本不照面了。
我也渐渐明白,人家早已不复当年,有更重要的事和人要应酬,已经没有时间和一个只短暂共事过的人打交道了。
许多年过去了,我很少再听父亲提起过他,不过父亲也从没说过他不好的话。
其实,人生在世,很多道理就是这样浅显: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要么把石头搬开,要么绕过石头,完全不必对着石头踢两脚,那样只会伤着自己,坏了心情。
几乎所有人都帮助过别人,也都被别人帮助过。
帮与不帮,有时是能力问题,有时是交情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而有之。
对于帮助过我们的人,要学会感恩;对于拒绝帮助我们的人,要坦然处之,这样内心就会坦然,懂得报答,但决不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