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会被生活温柔相待
01
大学毕业一年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一家私企获得了一份职位,工作的内容不复杂,主要是一些资料的整理和公司公众号文章的撰写、编辑与推送。
那时的我,意气风发,想着自己也是有好几年写作功底,平时又热爱阅读文学作品,一开始便想,这应该是一份自己能够轻松胜任的工作,所以,工作起来便显得有点粗心。
公号文章推送的选题主要涉及到普洱茶文化和其它茶类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于一个进公司以前几乎不接触茶文化的新人来说,其实,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公司的产业链涉及到了茶艺师的培训,所以,每每到开班之前,都要进行招生简章的推送,开班后,会同步跟进开班报道相关资讯。
入职不久后,接到一个工作任务,就是跟进一篇中高级茶艺师开班培训报道,当然,作为新人,除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之外,进行大量的公司内部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
工作压力有点大,琐事繁杂,写起文章来,总是有点心烦意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把开班时间10号写成了20号,几个同事审阅文章也没发现这个小小的错误,二维码一扫,文章便推送了出去。
直到相关学员,公号关注者发现了这个失误,直接汇报给BOSS,很少训人的BOSS在会议上批评点名,并做了相应惩罚,那时候的自己,才明白过来,自己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
BOSS说:这么低级的错误你们也犯,你们有些新人工作态度这么不认真,你们再这样,去到任何一个地方,上司都不会喜欢。
02
当时被批评的我,未曾觉得自己委屈,只是从来没有过一种说不上来的羞耻感。
平日里认真对待事情的我,是在哪刻开始的,放松了自己。
生活的定律并不难,就是:认真。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如此。
东汉时期,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他一心只想着干大事业,整天神游,胡思乱想,以至于就连他脚底下的地板脏了,他也视而不见。
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到他家拜访,看到屋子脏乱不已,忍不住说:“儒子何不扫以待宾客?”
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听了,竟无言以对。
像陈蕃这样心怀天下固然没错,但他却没有意识到,“扫天下”也包含了“扫一屋”,连“扫一屋”都未实现,“扫天下”的理想不也遥遥无期?
认真是一种态度,哪怕一件微小的事情也要去认真对待,正如古人所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人对待小事的认真程度,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胸怀、视野,也决定了他将来的作为。
03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过一个小故事:
1944年的冬天,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经济崩溃、物资奇缺,百姓生活陷入了困境,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种末日的氛围里。
对于百姓来说,食物短缺已经是要命的事情,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十分寒冷,家里没有足够的燃料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
这样的境况之下,政府只好允许百姓去山上砍树。
但是,你能想象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是如何砍树的吗?
并没有想象中的哄抢,政府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势树木,做上记号,在告诫百姓:
如果砍伐没有做过记号的树木,将要受到严重的惩罚。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非常可笑,国家都要灭亡了,居然还有心情在树上做记号?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作垂死挣扎,几乎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被派到了前线去,警察也是看不到几个,整个国家几乎是无政府状态。
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二战彻底结束,整个德国都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章砍伐事件,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的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规定。
是什么让德国人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还能这般高度自律?
两个字:认真。
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了一个人的骨髓里,一个国家的血液里去。
如果,你将“认真”两个字融进自己的骨血里去,势必也会化作惊人的力量。
04
爷爷还在世的时候,给我讲过一个佛家小故事:
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他的任务就是每天都能按时撞钟,小和尚撞了快半年的钟,主持还是不满意,思来想去,就把小和尚调到后院去劈柴挑水,说他不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听了,很是不服气,于是问主持:“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
主持耐心地告诉小和尚:“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但是钟声空乏,疲软,没有号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的,而我,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
而小和尚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没有把“唤醒众生”当作自己的职责。
所以,同一件事,认真和不认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任何一件事,无论它有多么艰难,只要你全力以赴,就能化难为易。
认真就是你用生命、用全部的热情,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的态度。
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时的无用的玩物。
所以,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会被生活温柔相待。
-END-
作者简介:十三夜